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相关新闻  > 正文

以“智”变应万变 台企在昆山“智慧生长”

日期:2017-12-12 11:20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记者刘巍巍 陆华东)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内,机器高速运转时几乎看不到工人,所有产品工艺参数都预先设置在生产线的“大脑”内。在这里,难觅传统制造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协同研发、物联网等新形态。

  记者近日在大陆台资集聚地江苏昆山采访发现,当地台资企业以“智变”应万变,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竞争中持续领先,“智慧”转型前景广阔。

  研华科技的智慧生长,始于昆山。企业不仅利用“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政策从台湾母公司借款,还利用“加大有关专项资金对昆山试验区内企业扶持力度”政策,获得江苏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抢先步入创新发展轨道。

  研华科技只是昆山众多台企以“智变”应万变,从传统增长方式转向“智慧生长”的缩影。

  在友达光电生产车间,智能化工厂颠覆了人们固有概念中“工厂”的定义。只见灵活的六轴机器手臂精准“抱起”厚度不到1毫米的玻璃基板,轻放在气浮式的传送带上。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

  高度依托昆山的融资便利、利率降低、人才集聚、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等创新政策,一批“资深”制造业台企自发转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业务等在制造业中逐步分离,“分离培育”转型模式催生一批台企“老树开花”。

  “不增加用地却实现增资扩产。”江苏荣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荣成集团总部谋划下完成股改,并投资4000万美元在昆山设立投资性总部——昆山荣中投资有限公司。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革新提升的自我涅槃。”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推动两岸产业转型需从产业、企业两个层面发力,在不同领域合作打造品牌,合作建构产业链、供应链,在技术培育、金融支持、政策扶持上下更大功夫,这将有利于两岸经济和产业互补互利。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