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相关新闻  > 正文

不一样的年味——两位台湾新娘的福州春节

日期:2018-02-22 09:53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华社福州2月18日电(记者许雪毅)放上目鱼干、蛏干、猪骨、香菇、竹荪等食材,煮上一道香喷喷的福州特色菜“太平燕”,是台湾新娘陈静秋在福州度过20多个春节印象最深的“年味”。

  “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陈静秋说,福州“太平燕”寓意太平如意、福寿绵长,我们入乡随俗,无论做寿、远行还是过年,全家必吃。

  1991年,台湾彰化姑娘陈静秋到日本求学,认识了福州小伙王春城。1994年,两人在福州结婚。

  很多年来,陈静秋记忆中的年味“南北兼具”。公公来自山东,婆婆来自河北,小姑嫁给福州人,自己来自台湾,祖籍闽南晋江,所以“舌尖上的春节”既有北方的饺子,台湾的萝卜糕、长年菜,也有福州的“太平燕”、八宝饭和芋泥。

  今年春节,陈静秋本想让弟弟跨越海峡前来欢聚,但妈妈还是决定把弟弟留在台湾,因为“春节期间要祭祖”。对在福州的陈静秋来说,也是如此。公公婆婆去世后,春节期间,他们都会摆上空碗筷祭拜。“虽然有时有点迷糊,不知道祭拜用山东方式、台湾方式还是福州方式,但我们追根溯源的心意是一样的。”

  家住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陈静秋,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站在高处,看福州万家灯火、烟花绽放,感受浓浓的过年氛围。

  以前,陈静秋在家相夫教子,偶尔到丈夫的外贸公司帮忙,如今孩子大学即将毕业,她从2017年10月开始在福州经营一间100多平方米的烘焙工作室,这是她今年要大力拓展的事业。“希望孩子们能吃到我做的健康甜品,希望更好体现我的价值。”

  生于1987年的台中姑娘林筱云,和陈静秋一样,也在海外收获一段“两岸情缘”。

  2005年,林筱云在澳大利亚的语言学校里,认识了福州小伙江成龙。2013年两人在福州结婚,从此林筱云的春节都在福州过。窗外鞭炮连天响,一家人围着看春晚,亲戚朋友经常走动,这些让林筱云觉得福州“年味更足”。今年春节,由于公公有朋友来福州玩,一家人在外面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人在福州,林筱云很习惯这里的生活,特别是“网络生活真的太方便了”,不过,她也没忘记海峡对岸的娘家。往年,林筱云多在春节后半段或节后回一趟台湾,今年索性在春节前就带着一双儿女到台中过了10天。

  家庭生活之外,林筱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她创办的餐吧正在试运营,还有一家精品酒店式的月子中心正在装修,今年3月底将开业。“福州不断发展,给了我们更多开拓空间。”她说。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