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03
我很重庆:
适应,融入,直至热爱
钟秉杰本是台湾屏东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在重庆有个著名的磁器口钟家院,初到这里,钟秉杰就在想,自己的钟氏是不是也和这有关系。后来有一次回台湾,无意间与父亲聊起此事,爸爸告诉他,钟家族谱上有这样的记载:清朝时期钟氏有两条主要的迁徙路线,一条是往巴蜀一带走,称为山派;另一条就是往台湾走,称为海派。钟秉杰不无自豪地说:“所以我一直很清楚,我们本来就都是从大陆到台湾来的啊。”
在重庆几年,钟秉杰对于当地方言已能听懂百分之三四十,“要得”、“对头”、“啷个的嘛”,这些常用的方言口语从他嘴里说出来,连本地人都称赞地道。和重庆人打交道久了,钟秉杰还体会到在重庆做事情,个性上也要和重庆人一样耿直、干脆,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斗恁个!(重庆方言,意为:就这么办)不要太拖泥带水,我现在觉得这样做事也很好,因为效率很高。”
钟秉杰对于重庆历史的兴趣,甚至比许多本地人还要强烈。有段时间他一直想弄清重庆这些地名为什么叫“七公里”、“曾家岩”、“两路口”……它们背后的来由、历史和故事是什么?后来钟秉杰认识了磁器口的画家游江老师,从这位老重庆的口中,钟秉杰对重庆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至今,在设计作品时,钟秉杰还是常常会去找游江老师,请教怎样的设计才是“最重庆”的。
04
面向世界:
开放,发展,新重庆人
“很重庆”的钟秉杰,对于重庆文化还有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如今的重庆绝对不再是过去老一代台商眼中封闭遥远的西部内陆城市,而是充满活力、面向世界的开放之都、奋斗之城,年轻人在这里能够获得与全球同步接轨的视野和机遇。
在钟秉杰眼中,重庆的国家级自贸区、免税港、渝新欧铁路起始点等优势,让他看到了在重庆直接投身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好处,“像我现在给客户装修常用德国的卫浴、洁具,通过渝新欧铁路就能从原产地运到重庆,而且运费要比空运的便宜,产品的售后在重庆本地也可以完全保障,因为更换零配件的发货到货都是很方便的事。”
谈及未来的人生,钟秉杰说——
未来我觉得自己会变成一个新重庆人,就像过去江浙的人去上海发展也开发了上海,成为了新一代的上海人。我也会成为新一代的重庆人,因为我能看到自己一直在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与她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一道海峡,也就比浊水溪宽那么一点点;来到大陆,也就比从台湾北部到南部远那么一点点……重要的是,怎么搭一座桥,跨过自己心里的那一点点距离。在这里,总有一座桥适合你。
相关新闻
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江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