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反响评论  > 正文

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与台海形势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与台海形势

日期:2008-09-26 09:1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李家泉

  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转眼三十年了。改革开放与台海形势有无关系,其影响程度如何,这是很多人所关注的。笔者认为,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不仅有影响而且影响至深。

和平统一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要求

  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并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祖国大陆已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中华大地的复苏和振兴。

  那么,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与台海形势有什么关系呢?最明显、最突出的,是使两岸关系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祖国大陆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与之相应的和平对台政策,将“武力解放”调整为和平统一政策,从而使两岸关系由“武装对峙”转为“和平对峙”。虽然在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两岸关系僵持对立,摩擦不断,有时候矛盾还十分尖锐突出,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和平相处的局面。

  祖国大陆的对台政策与改革开放政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要求有一个外在的和平安定环境,也要求有一个内在的和平安定环境。在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个三十年,虽曾在主观上力图建立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外环境,然而在客观上却始终不曾出现过这样一个环境,只有在后三十年,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开始逐步地得到了实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使祖国大陆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也使两岸关系走向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很显然,在改革开放的大势下,原有的对台政策自应进行调整。

对台政策的三次战略性调整

  简要地说,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转变。

  第一次战略性调整,是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转变。此后不再强调“武力解放”了。其转折点是1955年,时间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之后,当时一方面与美国政府在日内瓦——华沙,进行大使级谈判,从1955年8月开始,一直谈到1970年,共历时15年,核心就是台湾问题;一方面由周恩来总理向台湾当局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3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将此一和平解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是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如: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均由台湾方面决定;军政及经济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台湾方面的意见协商进行;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这一切,都充分照顾了台湾方面的利益。

  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是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的转变。此后不再提“解放”二字了。其转折点是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行了战略转移。这个时候国际形势也逐渐发生了重要变化,中美关系趋于正常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部分。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从而形成了我对台工作一以贯之、长期不变的大政方针。其基本点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第三次战略性调整,是从长期僵持到暂搁争议的转变。此时主要强调求“同”而存“异”了。其转折点是今年春。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第四次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十六个字,是胡总书记在当前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对台政策又一次的重要调整和新的重要转变。自1979年以来,两岸虽然基本上处于和平相处与没有爆发战争的状态,但却仍然是处于僵持对立、政冷经热、无法突破的“冷和”局面。既然反对“一中”原则、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已经下台,而认同“九二共识”、承认“一中”原则、反对“台湾独立”的国民党已经上台,说明台湾岛内的政治结构已经发生了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重要变化,抓住这个时机,从而及时地调整原有的对台政策自然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以上对台政策的三次战略性调整,都是在坚守“一中”原则下实现的,其对改革开放是十分有利的,是将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高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力争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和平统一

  对台政策的三次战略性调整,每一次都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第一次战略性调整,曾经出现过好势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并通过迂回的方法,直接间接地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领导人有所联系,他们也确曾心有所动,美国妄图使两岸“划峡而治”的“隔绝梦”没有得逞。但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而被迫中断。

  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曾使两岸关系形势明显好转。1991年台湾首先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继而成立海协,先后实现了“汪辜会谈”和“汪辜会晤”,分别达成了一些协议、形成了一些共识,从而使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两岸经贸文化的交流交往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先是李登辉于1999年7月提出了“两国论”,后是陈水扁于2002年8月提出了“一边一国”论,两岸“两会”连同已经达成的“九二共识”都被搁置,从而使两岸关系再降至冰点。

  第三次战略性调整,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这次调整,是在岛内民进党下台、国民党上台、两岸关系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台湾的海基会和祖国大陆的海协功能得到恢复,“九二共识”再次被确认,两会并很快达成并签订了关于“周末包机”和“大陆人士赴台旅游”的协议。两岸“两会”气氛空前融洽,人民普遍感受到“两岸关系的春天真的来到了!”估计目前这种互惠互利、共创双赢的良好气氛和势头还会继续下去。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任何好的“大趋势”下也会出现某种“小逆流”。民进党虽已下台,但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仍会挑拨离间,制造事端,妄图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目前他们对两岸“两会”的复谈,及其所达成的协议,总是说三道四,极尽攻击之能事,然而滚滚长江水,“毕竟东流去”。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和台海形势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发展”和“统一”关系。改革开放为的是“发展”,台海形势最后要的是“统一”。改革开放即发展,这不是一般的战术问题,而是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考虑,是抓住发展机遇期、实现祖国现代化的长远战略利益的需要。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可以大大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的,两者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必须把两岸的和平统一融入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战略中,在两岸关系的前进和发展中求统一,在两岸共同的大发展或改革开放中逐步实现和平统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