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理事之声  > 正文

中国统促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白淑湘

日期:2012-06-11 14:15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说起芭蕾艺术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印象,很多人都会回答,芭蕾就是《天鹅湖》;说到《天鹅湖》,永远也绕不过一位主角,她就是现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白淑湘。是她,放飞了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是她,在《天鹅湖》之后,又使中国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吴琼花”形象深入人心;也是她,亲历并参与了海峡两岸第一次芭蕾舞艺术交流。如今,她已年届七旬,但优雅的举止和亲切的谈吐,无不显示出一位芭蕾艺术家的高贵气质。近日,我们就有关中国芭蕾舞艺术发展和两岸文化交流问题采访了她。

  几经波折的赴台交流

  在谈及两岸舞蹈艺术和芭蕾舞交流时,白淑湘说,目前,两岸文化交流交往日益热络,呈现多渠道、全方位的大交流局面,这种局面来之不易,而中国芭蕾舞团是较早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的团体之一。白淑湘饶有兴致地向我们讲述了她所亲历的两岸舞蹈艺术交流历程。

  1992年9月,中央芭蕾舞团一行150人应台湾新象公司的邀请,赴宝岛台湾进行为期近20天的演出。“中央芭蕾舞团是祖国大陆第一个访问台湾的大型艺术团体,我们希望通过演出促进两岸艺术表演团体的双向交流。”忆及当初赴台的情形,白淑湘仍然感慨万分。

  中央芭蕾舞团访台巡回演出的阵容十分庞大,有65位舞蹈演员、57位交响乐成员及16人的舞台技术组。团长李承祥所率领的第一批团队先行赴台,副团长蒋祖慧率领的主要演员第二批出发,而白淑湘率领的140余人最后出发。

  “你无法想象140多号人过关的场面会如何地麻烦。因为当时的香港政府规定,第一次到香港的内地人士一定要从罗湖入境,不能直飞香港,所以过程才会如此繁复。另外,台湾入境主管单位也规定,大陆人士必须取得第三地区的签证,才能入境台湾”。

  白淑湘清楚地记得,她们清晨六点即离开家门,从广州坐火车到深圳,填了一大堆表格后再去罗湖排队,到香港时天已黑了,她们只能第二天飞往台北。

  出台北机场后,白淑湘一行就直奔记者会现场,但拥挤的台北交通让他们仍然迟到了近一个钟头。“我们到达后,就被守候已久的记者们包围,本来有些人想要先换好演出服才让记者拍照,但时间已来不及,只好着便装,依记者的要求,摆出各种舞蹈动作”。

  “其实,我们早在四年前就与台湾新象公司开始策划这样的交流,”白淑湘说,“手续的复杂和时间的延迟丝毫没有影响她们赴台时的兴奋心情。因为这是两岸隔绝以来的首次舞蹈艺术交流,我们对宝岛充满了好奇”。

  “一想到将与台湾同胞见面,我们就非常兴奋、激动,但是一路经过的各种关卡,一道道手续,又使我们很担心大队人马能否顺利来台。如果那时台湾和祖国大陆能够像现在这样直航,我们就不必这么千辛万苦地赶路了。”白淑湘感慨地说。

  “可以说,中央芭蕾舞团的赴台演出是让宝岛观众第一次观看中国人自己的大型芭蕾舞剧,当时我们走遍了台北、高雄、台南、台中,表演了经典芭蕾名作《天鹅湖》全剧和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祝福》、《林黛玉》、《紫气东来》,获得极大成功。”白淑湘自豪地说,“我们赴台演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们成功了。台湾同胞很欢迎我们,无论我们到哪里演出、出现在哪里,他们都很热情。”回忆首次赴台的情景,白淑湘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个温馨画面:演出期间,场内座无虚席;演出结束,总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来后台“送礼”;外出打车、购物,对方只要听说我们是祖国大陆来的,则拒不收费……

  白淑湘特别谈到,芭蕾舞艺术虽然是舶来品,但是由于艺术的无国界性,特别是由于芭蕾艺术到了中国以后,由中国人来演绎,加入了中国元素,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艺术殿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共同继承者和发扬者,有着相同的历史、人文背景和传承,所以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出才能在台湾引起极大反响,受到热烈欢迎,在台湾民众中产生强烈共鸣。同时,白淑湘也深深感受到了,台湾民众发自内心地为祖国大陆舞蹈家在艺术上的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

  亲切温馨的寻亲之旅

  对于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进程,白淑湘说,两岸只要不断加强直接沟通和双向交流,隔阂就一定会化解。“同胞之情,情同骨肉”,中央芭蕾舞团一行赴台可以说是到台湾“探亲”。20年过去了,白淑湘依然忘不了新象文教基金会董事吴静吉在致欢迎词时的情形:他突然宣布自己在“中芭”找到了失散了43年的妹妹吴静姝,这引起了举座惊喜。但幽默的吴静吉接着说:“虽然我们俩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不过,站在大中华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此语引来全场大笑,更增添了几分酒会的欢愉气氛。

  当然,真实感人的场景更多。交流团团长李承祥与他二姐李书华阔别了43年,第一次在台湾相见;“琉璃工房”的女主人杨惠珊与在中央芭蕾舞团担任小提琴演奏的大哥杨震,也是首次在台湾相聚;白淑湘自己,也在宝岛找到了师出同门的台湾舞蹈编导刘凤学博士。交流中,白淑湘特别转达了有关方面对新古典舞团来祖国大陆演出的态度,欢迎刘凤学率团与祖国大陆艺术界人士进行交流。后来,新古典舞团真的来到北京的保利大厦演出了。之后,台湾“云门舞集”舞蹈团带来了林怀民的舞剧《薪传》,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交流团的许多团员都有亲人在台湾,这次赴台可说是亲人团聚的好机会。白淑湘打趣地说,“新象”可以考虑成立“两岸探亲服务处”了。

  难以忘怀的少帅礼物

  回想20年前的赴台交流,在白淑湘的心灵深处,总忘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她父亲白纯义的上级,更是她一直仰慕的前辈长者——前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将军。

  “还记得我们《天鹅湖》开演之前,我在台湾中华语文研习所董事长何景贤先生的陪同下,前往北投拜谒了张伯伯。”说到这里,白淑湘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起来。“父亲原本在东北大学担任法律系教授,曾是张学良将军的旧部,担任财务方面的专员。”带着东北家乡的问候,白淑湘见到了张学良夫妇,了却了她访问台湾最大的一桩心愿。

  92岁高龄的张学良其时虽患有重听和骨刺,仍然坚持与白淑湘唠家常半个多小时,白淑湘惊叹于老人惊人的记忆力。白淑湘说,“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没有任何生疏隔阂的感觉。”白淑湘在向张学良将军转达家乡故旧的想念之情时,带去了民革中央前副主席张廉云女士(张治中女儿)的家信及黄埔军校同学会前副会长、原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高存信的书信,希望他能抽空回祖国大陆看看。张学良告诉她,现在他眼睛不好,看东西只见轮廓,以后看情形再说吧。

  跟张学良谈起芭蕾舞时,白淑湘发现张学良的目光突然闪亮起来,“60年前,我就在哈尔滨观赏过《天鹅湖》。”“张伯伯,这次的芭蕾舞蹈和那次不同,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舞蹈”,白淑湘再次邀请他观赏中央芭蕾舞团在台湾的演出。遗憾的是,张学良因骨刺,加上听力和视力已经不是很好,最终没有去成……

  临走时,白淑湘送给张学良一幅自作的“仙鹤图”及一幅自绘的水墨荷花写意画,并送给其夫人一件高级丝缎手绘睡衣。宗教信仰虔诚的张学良夫妇对于白淑湘的访问很高兴。他们对白淑湘说:“今天的会面是上帝安排的。”临别时,他们也送给她一套四册的小书《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以及张学良以笔名周显华所著的一本书。

  听了白淑湘动情回忆20年前的那次赴台演出,我们都深深感到,一次看似普通的芭蕾舞演出,却在岛内引起了轰动,充分体现了两岸一家的亲情和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

  谈到目前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白淑湘说,现在,两岸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也比较丰富,除芭蕾舞之外,其他的舞蹈表现形式以及话剧、书画、京剧,甚至歌仔戏、晋剧、秦腔等地方戏曲的交流也都比较频繁,希望我们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交往、合作,为繁荣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今的芭蕾舞台上虽然不见了白淑湘深情的舞姿和灵巧的舞步,但她在担任多项社会职务的过程中,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奔走着、忙碌着、奉献着。

  相关链接:

  芭蕾,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吉赛尔》、《希尔维娅》等。

  1952年,为庆祝中苏友好条约签订一周年,苏联艺术代表团来华演出。苏联芭蕾女皇乌兰诺娃表演了以肖邦、舒曼的音乐编排的小品《仙女们》中的圆舞曲和《夜曲》,令观看者赞叹不已。1954年,莫斯科音乐剧院访问北京,在北京天桥剧场等演出芭蕾舞剧《天鹅湖》、歌剧《冲向暴风雨》、《叶甫根尼·奥涅金》等六台节目。在那场轰动一时的演出中,柴科夫斯基的经典音乐和“天鹅”们近乎完美的舞姿,使《天鹅湖》这一剧目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芭蕾艺术由此更加广泛地进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在前苏联芭蕾专家的帮助下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芭蕾教育之路。演出后不久,中国很快成立了一个芭蕾舞蹈教员训练班,苏联芭蕾专家奥·阿·伊莉娜到此执教。在此基础上,1954年年底,新中国的第一个专业舞蹈家的摇篮——北京舞蹈学校成立。这一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的小演员白淑湘幸运地进入了这个中国舞蹈界的第一学府。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学习芭蕾舞、宫廷舞、历史生活舞和文化课,渴望有一天能为芭蕾舞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根据《中苏友好文化协定》,伊莉娜、维·伊·查普林、彼·安·古谢夫等多位苏联芭蕾舞专家先后来到中国执教。在苏联老师的指导下,舞校和一些表演团体创作了几十个中、小型舞蹈作品。

  到北京舞蹈学校后不久,古谢夫就开始指导中国首批芭蕾舞演员排练大型舞剧,排练的剧目正是《天鹅湖》。慧眼识珠的古谢夫,从六七个主角人选中选择了白淑湘和她的舞伴们。为了中国的芭蕾舞事业,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努力地排练着……

  1958年6月30日,北京舞蹈学院的《天鹅湖》在天桥剧场首次公演。帷幕拉开,舞台上白淑湘饰演的“白天鹅”奥杰塔完美、准确的动作,娴熟、优雅的舞姿,明快的节奏,矫健的身段,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8岁的白淑湘成功了!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白天鹅”!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1964年,白淑湘经历了芭蕾舞事业的黄金阶段。从《天鹅湖》后,中国开始大量排演经典芭蕾剧目。白淑湘在近10部古典芭蕾剧目中担任了主要角色。

  早在1950年,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就上演了大型芭蕾舞剧《和平鸽》。这是新中国第一代芭蕾舞艺术家想用芭蕾的形式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尝试,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有着积极的意义。后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芭蕾在沿用苏联戏剧芭蕾以文学为本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传统舞剧的实践。

  1964年10月8日,中央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给毛主席演出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毛主席看完高兴地说:“方向是对的,艺术上是好的,革命是成功的。”之后,《红色娘子军》风靡全国,红色经典深入人心。1978年,中国艺术团赴美国演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产生了轰动效应,中国现代芭蕾舞剧在世界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红色娘子军》上演之前,芭蕾舞在中国观众心目中只是“舶来品”艺术,而《红色娘子军》则以芭蕾舞剧的形式展示了中国革命人的精神,这是我们的信仰和追求。白淑湘塑造的中国劳动妇女、女红军指挥员“吴琼花”感人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深入人心。直到今天,《红色娘子军》那种融西方芭蕾舞与中国民族舞艺术于一体、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引起大众的共鸣。经典作品《红色娘子军》使中国芭蕾舞事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世纪90年代初,白淑湘离开了芭蕾舞艺术舞台,但她仍在台下、在幕后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芭蕾舞艺术的真善美,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践行着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中国艺术家核心价值观。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