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最新消息  > 正文

青海玉树:期待像云南丽江那样吸引游客

日期:2014-07-29 14:30 来源:侨报网 作者:郑一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 
 图为玉树“4·14地震“纪念遗址。侨报特派记者郑一摄 

  3 
 新寨嘛呢石经城,亚洲最大。侨报特派记者郑一 摄 

  2 
  回乡服务的大学生央金曲珍。侨报特派记者郑一摄 

  4 
  重建后的玉树市区一角。侨报特派记者郑一摄 

  【侨报特派记者郑一青海玉树报道】7月中下旬,包括美国《侨报》在内的十余家海外华媒受邀走进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青海。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所以,被誉为“中华水塔”。然而,4年前,就是在这个被称为“三江源”的地方——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一场7.1级大地震带走了2000多人的生命,当地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人民生活受到影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但在政府和当地民众努力下,经过4年重建,玉树正在重新站起来。这次记者走进青海,感知玉树,录下所见所闻,向那些长期关注、支持、并给青海、玉树提供帮助的读者作一次汇报。 

  很难想象,这里4年前地震过 

  夜幕降临,玉树格萨尔王广场,不时爆发阵阵欢呼。时值季夏,数百人靠近扎曲河,欣赏河中踩着音乐节奏舞动的喷泉。

  一个小男孩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手舞足蹈,不时咯咯发笑。他的母亲亦步亦趋跟着,生怕失散了。父亲则站在稍远处,饶有兴致看着这一幕。他们只是到广场休闲的一个普通藏人家庭。

  “地震时孩子还没出生,现在一晃眼就4年了。”孩子的父亲告诉《侨报》记者,“我们是本地人,晚上没事就过来走走,这边热闹,大人孩子都开心。”

  两名姑娘与一位汉子凑上来,他们的脸上有高原特有的古铜色,眼里透着好奇与腼腆。“我们都是藏族,外地来的,来参加康巴艺术节(即下文所称“第八届康巴艺术节暨玉树赛马会”),我们来跳舞。”汉子说。

  那边厢,一位海外华媒同行正接受玉树电视台女主播的采访。他滔滔不绝讲述了此行的美妙,结束后意犹未尽,继续与《侨报》记者谈论。“很难想象这里4年前地震过。”他颇为感慨。

  4年前,一场7.1级强震夺走了2000余人的生命,留下千疮百孔。从政府到民间,再到港澳台侨,纷纷施以援手,玉树从废墟中坚强站立起来。“实际上,2013年9月重建工作就100%完成了。”玉树住建局长仁青对记者说。

  现在,在大多数民众更关切的是,玉树如何走好明天的路。

  打造“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 

  “肯定不能老拿地震说事”,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指出,“玉树要发展经济,而且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万山之宗”等美称的玉树,生态地位不可替代。某种意义上成为它升级经济的枷锁。

  玉树产业结构向来以农牧业为主,可占到GDP60%以上,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虫草经济。“不能过度开发第一产业,更不能扩张第二产业,”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一官员对此深有认识,“只能在第三产业做文章。”

  几年前,青海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生态立省”。今天,中央政府对玉树的定位是“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力推商贸、旅游等“无烟”产业。这是国家层面的定位,为玉树未来的发展划定了边界,将来不论谁成为这一地区的掌权者,都要遵守此一规则。

  “农牧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变,”针对上述定位,玉树州旅游局长刘立志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将玉树的生态、文化、商贸等产业与旅游整合起来发展,可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利于就业、民生,同时对环境的压力也最小。

  实际上,玉树好去处确有很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结古寺、当卡寺、当代山观景台、唐蕃古道、文成公主庙……这些自然的、人文的风光,都是玉树走发展生态旅游的硬资源。

  “136家宾馆,5000多床位” 

  7月25日,第八届康巴艺术节暨玉树赛马会开幕,共计4天。宗教舞蹈、民俗歌舞、赛马……给成千上万游客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他们自然也得为此慷慨解囊。

  “我们的生意分淡季、旺季,”一家刚开业不久的“准四星级”酒店的李姓高级销售人员透露,“7、8、9三个月是旺季,一般入住率100%,其他是淡季,入住率一般只有10%到20%。”像他们家这样级别的酒店,在玉树至少3家。

  刘立志则提供了更为宏观的数据,“现在玉树有136家宾馆(包括床位少的旅馆),5000多床位,”接待能力还会继续改善。

  上述“准四星级”酒店标间散客市场价是每晚880元人民币,在藏区算高档消费。刘立志表示,他们瞄准的目标市场为中高端客户,目前,散客占了70%,团客只占30%。

  不过,在刘立志的概念中,“中高端客户”并非指那些大把撒钱的土豪,而是具有某种信仰者,或是某方面的达人,或是实业家等。

  刘立志说,玉树这么做,并非掉进钱眼里,而是限制游客数量,确保其在当地环境承载范围内。

  大学生回乡,帮老乡搞“藏家乐” 

  在玉树,旅游业的布局绝不仅限于市区。

  从巴塘机场乘大巴赴玉树市区,会途经巴塘乡八吉村,那儿正被打造为一个合作社形式的藏家乐社区。整个村的建筑呈八瓣莲花式分布,“花瓣”是牧民家,“花心”则为公共服务中心。

  牧民江永索南透露,村里有80多户人家,震前多为土房,震后靠政府捐建修起了新房,每户少则100平方米,多则140平方米,生活较为富足。现在,全村人都在想法如何通过合作社形式创收。

  “我们家可以空出6间房,”江永索南说,“都交给村里统一管理。”

  现在,八吉村特地从西宁请来了酒店管理能手,村里的年轻人也在农闲季节组建了歌舞团、马队。客人来游玩,可以住进定居房,也可以住在毡帐,感受牧民生活,还可以欣赏藏区的歌舞和马背文化。

  “我现在负责协助管理藏家乐,主要是财务方面。”江永索南23岁的女儿央金曲珍说。她毕业于西宁交通学院,原打算到外地工作,但震后还是决定回家乡,通过村官考试回到村里,现正帮着从西宁来的酒店管理能手打理“藏家乐”,每月薪水税前可达4400元,在中国西部地区绝对不算低。

  八吉村的“藏家乐”也于7月25日开业,与康巴艺术节同步。“我想我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央金曲珍腼腆中有自信。她的手里拿着4年前被地震震碎的画框,里面是2001年纪念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的“五牛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