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八吉示范村”
在村前的溪流旁草场上见到几群觅食的小牦牛,应是传统面貌的天然牧场上却呈现出屋顶上装有太阳能板的建筑群,这可是非常现代化的建筑!
位于巴塘草原上的“八吉示范村”距机场只有5分钟车程,这是震灾之后由国家资助灾民重建的新村,整座村庄的设计如同一幅八卦图,总共85户,正中是村委会办公室和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公共服务中心,旅客接待中心,演艺厅、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等。政府的重建宗旨是凭借八吉村距离机场近的“地利”之便,协助当地牧民从事以“牧家乐”为主、集餐饮、住宿、娱乐、体验民风民俗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
“八吉示范村”装有太阳能板的现代化住宅
我们进入其中一户人家, 这是100平米的藏式新居:白色天花板四沿是蓝底金色辅以其他五彩的藏式雕饰,脚下铺着锃亮的木地板,屋顶的太阳能板发电系统与屋内锅炉室里的一个大锅炉相连,主要用来热水取暖,房间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可上网。
据介绍,一座房屋的总成本37万人民币,全部由政府出资,亦即每平米造价3.7万元,这比西宁市(每平米1.7万元)高出了许多,主要原因是高原施工不易,建材运输费高。在灾后三年期间,政府每月还向灾民提供生活医保等定额补助。
新居内白色天花板上的金色和五彩藏式雕饰
户主江永索男对这一切充满了感激,他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房子和能过上现在这种生活。他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生活,对于这一切,我非常感恩,感谢人们无私的援助。”
八吉村村委会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通过办农家乐发家致富,也组建了舞蹈队等来配合发展旅游项目,并为此聘请了专业辅导人员。
江永索男的千金央金曲珍是大学毕业生,专业是旅游管理,她坦承最初寻求在外地发展,地震之后,发现家乡需要她,就回到了老家,正好学以致用,目前担任村委会干部。她透露:村里住户基本都赞同“牧家乐”。“但有些老人想不通,好不容易不烧牛粪取暖了,这么好的房子,自己没住几天就要让游客来住。”
央金曲珍目前是“八吉示范村”村委会干部
与这些高档示范建筑相比,我们次日参访的玉树唯一的报纸《三江源报》的办公地点仍设在“救灾专用”的蓝色帐篷里,办公条件非常差。社长东治才仁解释:“玉树重建先保证学校、医院、民居、公共设施。政府机关单位排在最后。”幸好,这家报社即将在几天之后乔迁新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