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海外华人华侨心声  > 正文

大马华总会长:华人是教育民族 善待华教才有选票

日期:2010-07-12 13:48 来源:中新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新网7月10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华总总会长方天兴9日认为,在华校校地课题上,政府不应通过对敲或对换方式,要华社或董事部交出校地才列为全面资助的附带条件,这是欠合理的。自古以来,华人除了是“经济民族”,也是“教育民族”,因此任何从政者若要争取华社的支持,就必须善待华教。

  “历史与事实证明,多年来,华社或董事部都不曾典当掉华校的校地或校产供教育以外的其它用途,既然如此,政府或教育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说,除非华校的发展能获得制度化和健全对待,并轻易获得政府拨地进行兴建新校或迁校用途,否则,华校现有的校地主权是不能移交的。校地如果是属董事部或华社拥有的话,就应该继续保有。

  不鼓励转让校地

  方天兴今日(周五,7月9日)为华总文化委员会主办,吉兰丹中华大会堂承办的“第11届马华文学节”主持开幕礼时,这么指出。

  在会上,他也呼吁华社尤其是校方各机构,应珍惜和保留先贤留下的校地和自主权,除非非常特殊,或有利于华社与华小长远发展的双赢,并获得当地华社全面同意的情况,否则我们不认同把校地移交教育部的作法。

  他认为,基于多年来华校发展尚无法全面制度化和合理化,导致华社向政府争取新建华校,所需新校地,或是迁校校地的过程中,经常一波三折,也无法顺应所需、所求而所得的大前提下,华校现有得来不易的校地,是不能轻易被转让或移交出去的,这是大原则!

  因此,不论是“全津贴”或“半津贴”,或是“政府学校”或“政府资助学校”都好,他认为,这些都只是字眼上的“技术说词”,在资助上,政府应该不分彼此而一视同仁,至于在校地主权上,如果是属于董事部或华社的,政府也应该让它继续维持现状。

  盼文学节掀热潮

  华总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说,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马华社自先贤南来后,一直到现在的生活缩影,除了反映生活,也反映出族群的感受、诉求及对这片国土的挚爱。

  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大马文坛百花齐放,培育许多优秀作家,一些甚至名扬海外。在这方面,除了是作家本身的努力外,整个华人社会,包括团体和中文媒体的施肥和灌溉更是功不可没。

  他指出,主办“马华文学节”除了发扬大马华文文学、鼓励更多人从事文学创作之外,也借此唤醒社会人士关心与支持马华文学,通过文学节,集中与联合各团体,把文学活动,通过协调集中在一个时段举行,以激起热爱马华文学的热潮。

  “为了进一步在全国各地推广,数年前,第9届文学节时,活动的开幕与闭幕仪式就开始‘出走”吉隆坡,到全国各地区举行。”

  他举例,上一届2008年的文学节,因配合吉打州中华大会堂主办全国华人文化节,成功在吉打州举行,而两年后的今日,则选择在吉兰丹举行,让文学的道路继续在全国各个角落迈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