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要闻  > 正文

中国梦,甘肃梦——海内外媒体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之行

日期:2013-08-05 09:41 来源:英国侨报 作者:魏秧子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辖合作市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7个县,面积40201平方千米,人口73万。

  今年正值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为了让更多的海外华人了解中国藏区及西北地区的发展,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织,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协助,来自英、美、加、德、泰、南非以及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等十几家海内外媒体聚集甘肃,进行对甘南藏区的走访活动。此次,媒体团走访了著名的拉卜楞寺、郎木寺、碌曲县藏医院、甘南日报社、甘肃华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藏民定居点,从经济、宗教、文化和民生各方面深入了解了甘南藏区的快速发展。实地了解藏区真实的发展情况,发出最真实的藏区声音。

  宗教建设

  此次媒体团走访了甘南藏区的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目前有注册僧人998人,藏寺经卷逾万卷,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5年,拉卜楞寺成立了甘肃省佛学院,让藏传佛教文化得到更加系统的传承和发扬。而地处于碌曲的郎木寺多年以来一直是海外游客又是西欧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更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藏传佛教文化作为藏区的精神标志,一直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大量财力兴修寺院和经堂,还积极鼓励将藏传佛教经典编辑出版,使得藏传佛教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保护和传承。最大限度的满足藏区民众的宗教信仰诉求。

  但近年来,十四世达赖喇嘛一直在海外鼓吹藏独反动言论,宗教问题成为藏区的敏感话题。对此,拉卜楞寺寺管会副主任成来表示,十四世达赖对于藏教的信众来说只是一种宗教象征,肯定他的学识,不带有任何政治倾向。藏区寺院和民众都本着爱国爱教的精神,坚决抵制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郎木寺寺管会的洛桑主任也表示,藏传佛教重在修心、向善,而且戒律森严,真正潜心修行的人是不会为外界的错误思想所误导。甘肃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马聪告诉记者,在前段时间的自焚事件中,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没有一位僧人参与其中,这就充分证明了僧侣们的高度认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郑琴也强调,虽然境外的反动势力一直企图通过各种渠道说服藏区的僧侣加入“藏独”势力,但是藏区的僧侣们本着爱国爱教的精神,不为反动势力的诱惑所动,为藏区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济发展

  甘南藏区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经过多年发展,甘南州地方民族经济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体系。

  甘南藏族自治州拥有大面积的高山草原,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此自治州集中优势力量在夏河、合作、碌曲等地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其中,位于合作市的甘肃华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公司主要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曲拉为原料,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酪蛋白等天然绿色的生物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制药和保健品行业,产品远销海内外。华羚集团总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已经形成了“公司+牧户+牧区基地”的产业链式经营模式。不仅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也为公司生产保证了稳定的货源。同时,由于曲拉是藏区特有的物产,和高科技的生产方式,从而保证了华羚集团的产品有着绝对的市场优势。

  甘南藏区自然风光秀美多姿,而藏传佛教文化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发展旅游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又一法宝。

  凭借着天然的优势,碌曲县以郎木寺之静,则岔石林之奇,尕海湖之秀为重点,打造了一条“九色甘南香巴拉之旅”的特色旅游路线。而合作市则致力于打造

  “高原生态旅游”,累积投资3000万元当周草原、米拉日巴佛阁景区的修缮,并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接待百万中外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除了政府投入,藏民们也积极自力更生,发展以“藏歌、藏舞、藏食”为主题的草原农家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保与环保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藏区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一直为外界所关注。为了改善甘南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初步建成了甘南立体式交通网络格局,为广大农牧民出行提供更多便捷。

  为了解决藏区群众的住房、饮水、就医等问题,甘南州先后建设近万套保障性住房,7.3万游牧民实现定局。记者走访了几家定居点的农户,了解到每户藏民建房都享受国家补助,每户补助60%-70%,剩余的由自己补足。同时每家都分配了自家牧场,夏季牧民们在公共草场放牧,到了冬季就在分到的自家草场放牧。碌曲县一户农家的女主人说,冬季休牧期间,家里的年轻人会去到县城打工或者做生意,她家今年通过做虫草生意赚了点钱,现在经营一家小卖部。现在想扩大经营,但是缺乏流动资金,正在想办法通过贷款解决问题。

  而在医疗卫生方面,甘南州目前有7所综合医院和7所藏医院,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藏区还实施了新型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藏民在医院看病通过医疗保险最低可以报销80%。碌曲县藏医院院长卓玛加介绍,在就医问题上,藏民们更趋向于选择藏医院。首先,是语言优势,藏医院的医生基本是藏族与藏民沟通没有障碍。其次,在没有综合医院之前,藏医和藏医院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藏区医疗工作,藏民对于藏医院十分信任。此外,藏医院的藏药都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所有药品均采用成本价,不赚藏民一分钱。但是这种经营模式也令人费解,看病几乎不花钱,药品是按成本价销售,那么医院要如何维持生存?对此,碌曲县藏医院卓玛加院长表示,目前藏区的藏医院都是非盈利性质,由国家财政统一补贴,因此,不必担心盈利。

  教育方面,甘南州对全州各类学校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采取不同的政策。通过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甘南州先后投入1.4亿元,新建、改扩乡村幼儿园102所。同时,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通过统一管理,近9万名学生享受免费营养餐,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和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甘南州地区高原地区,植被是典型的高山草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而这里又是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地。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甘南州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措施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003年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局正式成立。如今在尕海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区,原本60%以上的干涸湖区山泉回复出水,实际面积有原来的480公顷增加至现在的2200公顷。项目区保护站站长张勇说,现在的湿地保护区拥有灰鹤、黒鹳、白鹭等80多种鸟类来此栖息,每年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鸟爱好者来自观鸟。

  文化宣传

  在电视和网络普及相对欠缺的甘南藏区,报纸是藏区民众获得信息咨询的主要来源。作为甘南地区唯一的一份报纸,《甘南日报》承担着为甘南群众传递国家大事和民生信息的责任。

  甘南日报社目前拥有汉、藏双语语《甘南日报》和一份周末报《羚城周末》,汉语报纸为日报,日发行量在8664份左右,而藏语报纸一周两期,发行量约为3600份。目前拥有106名员工。

  在采访期间,记者也了解到目前的《甘南日报》主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金和人才的短缺。在报社的装订车间记者看到,报社的印刷和装订设备都十分陈旧,印刷质和量都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报社副主编尹洛赛介绍,目前报社的印刷和装订设备都属于低档次,主要是由于经费限制,设备的更新换代十分困难。报社的电子排版也是直到2008年才启用。

  除了经费,人才的缺乏和流失也成为报社发展的阻力。甘南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工资待遇低,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小,造成“招人难”的局面。同时,报社副主编杨立强指出,甘南地区的传媒发展相对落后,缺乏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和土壤,而且媒体的影响力小,导致很多媒体人才不愿来,或是来了却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报社的两位副主编都表示,报社现在的情况与中国发达地区的媒体和海外媒体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发达媒体能够为《甘南日报》提供人才培养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闭门造车。对此,媒体团的部分媒体代表表示,报社的现状让人感慨,只要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愿意以人才培训或者信息共享的形式帮助报社发展,让报社的人才水平和信息渠道得到质的提升。

  最年轻的国家新区——兰州新区

  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地,兰州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工业基地。为了更好地集中发挥兰州的地理、资源优势,2012年8月2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也标志着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的诞生。此次甘肃之行,媒体团也走进兰州新区,感受兰州现代化的一面。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新区,兰州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此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完成,从住房、生活设施到学校、交通、医院等设施均已投入使用。

  中共兰州新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郭智强介绍,兰州新区的目标是要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而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兰州新区也推出了多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郭书记介绍对于入驻兰州新区的企业,除了能够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优惠外,还能享受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例如,2015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入驻兰州新区的金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大型企业总部基地,自纳税年度起10年内,其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新区财政全额列支等各项优惠政策。兰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火照程介绍,目前来新区投资的多位港澳企业,下一步新区计划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西欧市场。

  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招才”新区同样不遗余力。国家“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人才在新区注册公司创业的,经新区管委会认定,给予100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和不少于8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而对于海外人才,郭书记说,目前新区的海外人才很少,他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来新区看看,把这里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起点。除了引进人才,新区也在积极储备人才。在新区最显眼的位置,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正是新的舟曲中学。副校长赵晓武说学校是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后新建的,这里的学生未来都是兰州发展的新希望。

  在如此多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的支持下,有意入驻的企业同样也会担心高配置建筑“高门槛”,想要进驻新区必须要是

  “财大气粗”的企业。其实不然,郭书记解释,新区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一些大型企业来打好基础,但是对于中小企业也是一视同仁,所有的优惠政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同样享有。

  现在的兰州新区如同意气风发的少年,虽不成熟但冲劲十足,期待着更多的挑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