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要闻  > 正文

侨报记者甘南纪行——守望中国香巴拉

日期:2013-08-08 09:03 来源:美国侨报 作者:洪明宇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侨报记者洪明宇甘肃专题报道】中国十大藏区之一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在甘南建州60周年之际,侨报记者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之邀,走进这片尚未受商业化大潮侵袭的藏区,深度体验贯穿藏民、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取道夏河,感受民族杂居风情

从中国西北第二大城市兰州始发,进入甘南藏区的道路,需要穿越甘肃第二大民族自治区——被誉为“中国小麦加”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河州壮美俊秀,世代生活居住着回、汉、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形成了民族大杂居的景象。

从疾驰的车窗向外望去,沿途漫山遍野生长着大片迎风摇弋的百合花,临夏同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百合生长地。除临夏外,其他产地的百合味苦,以药用为主,唯有临夏百合色、香、味、形俱佳,是筵席上的名菜。地域产品的特殊性,让临夏百合畅销海内外。

除去百合花,沿途几百米就能见到一座清真寺。宣礼塔高耸入天,白帽回民穿梭不息,作为伊斯兰教的象征,每座清真寺的顶部都有一串“宝瓶”,高擎一弯淡淡的新月,让人不禁联想到遥远神秘的阿拉伯国度。

同行的甘肃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马聪告诉记者,临夏回族风俗的保存度超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在中国最多的教派发源于此,每年与海外穆斯林国家的交往也是最多的,仅临夏市内就矗立着八十多座清真寺。

早在1900年前的唐代,临夏就已是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商贾云集之地,是沟通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伴随着丝路上的驼铃声,伊斯兰教的文化和信念如同一颗种子,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目前,临夏的穆斯林群体已占到全州人口的一半以上,并由此形成了三大教派和四大门宦以及众多的分支。

如今,临夏每年都吸引着海内外成千上万的穆斯林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接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届时,当地政府会组织大量人力,沿途对潮水般的朝圣人群进行服务和保障。

由于伊斯兰教义中有供奉的规定,临夏当地质朴的回民会自发、虔诚地供给和支持清真寺。在曾经的日子里,很多回民甚至会把全家一年的收入和劳动收成全部捐给寺院,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

有鉴于此,政府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善意提醒、倡导回民理性崇拜,让散尽钱财的“摊派”风俗尽可能减少,并将寺院纳入规范管理,试图尽可能地减少老百姓的宗教负担。

穿过一条冗长黑暗、作为两州分界线的七道梁隧道后,眼界豁然开朗,记者正式进入了甘南藏族自治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外交部 | 人民政协网 | 黄埔军校同学会 | 全国台联 | 中国侨联 | 台盟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新网 | 中央电视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国际在线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西藏文化网 | 西藏人权网 | 浙江统促会 | 

统一之声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